免责声明:本文共计3471字,全部为个人拍脑袋及结合一些心理学文章总结而来,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只是个人的一些胡思乱想!
今天来聊一聊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复的进入有毒的亲密关系,生活当中很常见,就是可能有一半是非常善良的,但是他的那个伴侣缺非常的恶劣。甚至于比方说他们有一天,可能这两个人的关系破裂了,然后这个男生他又去寻找其他的伴侣,最后他会惊人的发现,或者大家会惊人的发现。他寻找的那个新的伴侣还是一样的,非常的有毒的,不知道这种样子的现象,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那么这个原因是怎么形成的呢?
- 俄狄浦斯情结(早期的看法)
最早的理论是,其实我们很多学心理学的人,应该都是听说过就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就是俄狄浦斯情节。就是说那个小时候孩子是怎么成长起来,怎么去做到自我的身份认同,以及自我的性别认同呢?就是在对父母当中的养育着中的一方,异性的一方产生好感,然后呢就去观察同性的另一方,就不妨说女孩子的话,她可能会对爸爸产生好感,就去观察妈妈的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呢,通过模仿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然后就形成了一个自我。那么长大以后呢她找的对象也会或多或少的去找那个男生可能身上会有父亲的某些特质的。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是这个父亲他有一些恶劣的行径,比方说家暴、酗酒、其他的物质滥用的问题或者是品行问题。那么这个女孩子她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就也会去寻找这种类型的伴侣。那么原理就是说她要去拯救她的父亲,因为小时候看到父亲这个样子。然后对父亲是有那种爱恋之情的,俄狄浦斯情结嘛。然后她找的那个伴侣也是这个样子,他回去尝试拯救那个伴侣,这个是比较old school的一个观点。也是很多一开始学那个应用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相关的特别是精神分析,在国内这些心理医生会经常提到或者大家会听到的第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其实他没有一些科学的实证。甚至有时候其实是相对的,有时候有些人他拯救的其实不是拯救谁,其实是拯救自己。 - 拯救童年的自己
比方说一个孩子,在非常混乱的成长环境中,然后他想要得到关爱,想要得到关心的时候,他爸妈在吵架对吧。在忙着争吵、打闹、甚至闹离婚,那么这个孩子对于三、四岁或四、五岁的孩子他内心是非常害怕的。这个时候他会幻想有个人来保护自己,有个人来拯救自己,有个人来给自己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但是这个人可能始终就没出现过。直到他长大了,他自己可以重新回过头来去呵护小时候的那个自己的时候,这个其实会有一种遗憾,有一种创伤。有点像有句话叫做“被淋过雨的人,他就知道去在下雨的时候要给别人撑伞”所以当这种类型的孩子他长大以后,他看到别人的人也是同样的在那个处境当中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去帮助他,然后被他所吸引。这个其实和俄狄浦斯情节没有太大的关系。你拯救的那个人,你是把他当做了你小时候那个想要拯救的自己。
这个其实非常的常见,有部韩剧大家可能都看过,还蛮出名的叫做《甜蜜家园》,然后上面那个刚出现的时候,刚出现的时候就是那个女生在楼顶站着,先是跳芭蕾舞,然后站去那个楼顶的边上,感觉立刻马上就要摔下来的那个感觉,然后就那么一个镜头,那个男生就爱上女生了。为什么呢因为男生自己也是有情绪方面的问题,男生自己也是抑郁的,正在想要不要自杀,要不要了结自己。所以那个时候他看到的女生,就像是看到自己一样,所以就深深的被吸引了。 - 行为习惯
以上是其中的一个观点,还有的话从认知行为理论出发的话,那么就是说其实这是一种习惯。那么什么意思呢,笔者在这里举个例子,你小时候在一个五平米的房间里长大,而且非常的混乱可能,饥饱未定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跑过来对你说,现在你不用住在这里了。你去住那个五星级大酒店去,那个时候可能你会觉得很欣喜,但你进去之后可能也是很恐慌的。为什么啊,因为这个环境不是你熟悉的那个环境。你从小熟悉的那个环境,虽然你知道他有很多地方的不足,有很多的缺点,又小又脏又乱。但是那是你熟悉的模式对吧,这个模式有时候也会遇到困难,比方说吵(外面有很多嘈杂的声音)特别脏(地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老鼠、蟑螂什么的)但是你在这个环境里成长长大,你习惯于这个环境了,而且遇到这些事情,遇到外面太嘈杂,你知道怎么处理。把耳朵堵上、然后看到脏的东西你也知道怎么去处理。
所以的话,这是一个他熟悉的环境,和他有感情连接的。你让他一下子搬去五星级的酒店,他是恐慌的呀。这个环境虽然很好,但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没有感情连接的。至于他住进去之后他都不知道手脚都找不到地方放,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且在这个时候,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一旦遇到危机怎么办,哪怕不是危机,对吧一旦遇到就是为人处世的其他的一些事情,他要去怎么应变呢?对他来说完全是危机的,完全是恐慌的。所以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趋向去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那么在选择这个亲密关系的另外一半的时候,也是如此。你可能会知道,你自己的家庭,可能小时候你就很抱怨。就觉得父母老是在争吵,也顾不上自己的情绪体验。但是呢,如果某一天一个很完美的女性,情绪管理能力特别好,然后对你的需求也可以共情,而且的话自己的的生活又特别整洁,特别干净,身材管理也特别的好,五官端正长得也好看,而且这个女孩子还倾心于你。但这个时候你可能甚至于,你都不会在她身上找到感觉。因为这个女孩子对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如果是另外一个女孩子,她可能身上又很多坏毛病,但是呢她的那个混乱的生活方式,和你是可以达到共同频率的。共正的所以你往往会被这种所吸引,所以有时候其实这就是一个,怎么说好呢就是一个陷阱。从小时候的这种不幸的家庭,我们可能穷其一生想去改变他。但是往往我们可能万里挑一的那个人,恰好就正好是会让你重复小时候的行为习惯的那个人。而可能一万个人里边。甚至另外9999个没有问题的,都被你过滤了。然后这个是行为习惯方面的,这个的另一种问题。 - 情感习惯
还有一个更麻烦的,那就是情感连结。情感上的习惯比方说有些孩子他的抚养者他有时候他心情不好,他就打骂孩子对吧。情绪也不稳定,每天回家来有时候是焦虑的,有时候是抑郁的。每天都在抱怨,对着孩子就倒豆子似的,把他的委屈、抱怨全部都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去帮他分担,然而孩子原本不应该分担那种成年人的压力,但是他有时给孩子爱的。这个就很矛盾,他是和孩子建立了情感连结的,也就是说他可能是个很破碎的。没有独立人格的很脆弱的人,但是他又是想着,比方说我有一百块钱,可能某一天我要拿出九十九块钱,孩子过生日了我宁愿不吃饭,我要拿出九十九块钱给孩子买个生日蛋糕。他是和孩子建立的情感链接,孩子也是看得到的。
所以这个就很麻烦,在这里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妈妈只是有一个男孩子,你的妈妈是一个这样子的人,情绪经常的很脆弱,情绪经常的说爆发就爆发了。甚至于有时候跟人争论、吵架,非常的厉害不讲道理。但是他有时和你有很深的情感链接的,你没有办法去苛责她呀。所以的话,你就会认同他的这些行为,所以当你遇到一个伴侣的时候。哪怕她身上有很多明显的不合理的行为,但是呢她引起了你的移情。你也会把她身上这些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所以的话这个也是挺悲剧的。 - 认知扭曲
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男女双方恋爱,在第三人称视角看女方她简直就是有病,简直就是精神控制,对人的那种控制,然后对人的那种谩骂,对人的那种贬低,然后那种gas lighting,很明显的就是在用这些燃气灯效应,去控制别人。所有人还觉得这个还需要争论吗?这个女的就太可怕了。但是男方他自我怀疑,他觉得可能是“我”有心理问题,为什么我会不能去安慰她呢,为什么我会get不到她的情绪,可能是“我”有问题。这个就是和前面几个说的那个的一个发展。上面我们提到情绪方面的习惯对吧,我没有办法去把我曾经熟悉的那种习惯,我曾经和我情感上有连接的那个人的习惯,说成一个不好的习惯。我愿意相信这个习惯是合理的,我愿意去合理化这个习惯,那么最后的话就会造成我认知的一个扭曲。那么在我们真实生活里很多的这种是有毒的亲密关系,都存在这种事情。一方的燃气灯对吧,一直在指责一直在谩骂,另外一方的话他小时候他其实是熟悉这个模式的。所以他尽管他觉得很难受,但是他没有办法认为这个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给他非常坚定的鼓励,告诉他这个是错误的。你必须要感受你自己内心的感觉,你必须要去体会你自己的内心的情绪,你必须要知道你现在在这样的情境下你到底是开心的呢委屈的呢还是愤怒的呢?你得把你的封闭掉的那个情绪给找回来。你得要去体察你自己的情绪,不是别人告诉你你开心还是不开心。不是别人告诉你,你得到的关心还是没有得到关心。你得你自己告诉你自己,我现在是开心还是不开心。
综上的这些原因就是让一个人很容易陷入一个有毒的亲密关系里的一些可能性。